工银大学推出繁星决策新工作人员培训项目——“繁星加油站”系列课程
秉持“开放、多元、配备、共赢”准则
《金融时报》记者:截至2019年末,工行已连续七年位居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美国《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以及美国《财富》500强商业银行榜单的榜首,展现了强大的概括气力和品牌影响力。您认为人才培植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杨国中:现代金融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回顾工商银行30多年开展历程,正是人才和教诲催生的厘革性气力,推进全行实现从国度职业银行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再到国际公众持股公司的一步步横跨。好比,建行之初,我们鼎力培植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壮大科技人员队伍,为工行电子化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面临深度融入国际市场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新形势,实施了“百千万”人才工程,培植了一大量改革开展的中流砥柱;股改上市后,启动了国际化人才、高级职业人才等培训项目,加快了集团国际化概括化开展;近年来,面临日益复杂严峻的经营情况和蓬勃增进的人才培植需求,我们连接完善工作人员培训与天资认证系统,陆续开展十大职业型人才培训工程,引导工作人员系统高效地提升焦点职业本质。同时,行党委前瞻决策建设工行特色的企业大学——工银大学,按照“服务计谋、助推业务、传导文明、造诣工作人员、惠及民生”的定位,建立了一个本质提升、常识共享、头脑创新的大平台,教诲培训兼职的计谋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愈发凸显。
《金融时报》记者:当前,国表里诸多出名企业都建立了企业大学,并在本身开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银大学与其余企业大学有何不同之处?
杨国中:构建工银大学是工行颇具前瞻性的一项举措,是对工行原有培训系统功效和作用的一次系统提升与优化。与许多出名企业大学同样,它在推进人才培植、业务开展、文明厘革及品牌推广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
工银大学具备鲜明工行特色:一是深厚的开展根基。工银大学根植于工行开展脉络,与生俱来的中管金融机构“血色基因”,使其坚持以推行国有大利用命担当为己任,对三十多年来人才培育实际成果进行了系统传承和创新开展。二是开放的建设理念。作为新时期企业大学,工银大学秉持“开放、多元、配备、共赢”准则,对内搭建学习型构造、助力人才兴行兴业,对外打造融智汇智平台,服务国计民生、推行社会义务。三是高效的培训格局。工银大学通过对集团各类学习渠道、手法及内容进行深层次整合提升,构建起有形无界、乐学赋能的新平台:它不囿于物理围墙,为1.7万家全球分支机构“送教上门”;它不固定于学期班级,为40多万工作人员缔造了容易学、愿意学、连接学的学习生态;它不范围于集团领域,为全社会构建聚合普惠的常识配合体,连续不断地输出支撑企业连接开展的创新型头脑、概括化人才和“工行化伶俐”。
40余万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金融时报》记者:当前,国表里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复杂,对金融人才培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工行从来重视人才培植兼职,工银大学在工作人员培训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成果?
杨国中:经过三十多年开展,工行遵循人才成长规则和经营开展规则,建立了一套全方位、立体化、富裕实效的教诲培训系统:聚焦计谋传导,打造了信贷经营、内控合规、投行业务等重点项目,助推集团经营转型和业务开展;聚焦人才培植,实施了经管人员培训、客户经理“信贷铁军”、新工作人员“繁星决策”、运营主管“磐石决策”等进阶式培训,把恢弘工作人员纳入本质能力连接提升轨道;聚焦全球经营,两全开展国际化人才培训、境外送训和境外机构回行培训,服务集团国际化概括化开展格局。
同时,工银大学紧紧缠绕“政治、计谋、业务、工作人员”四大需求,兼收并蓄、传承创新,逐步开拓了更为全新的育人视野:一是培训对象的全面性。两全开展干部党性教诲、职业人才进阶培植和全员履职适岗培训,调和推进日常教诲和测验认证,两全本土工作人员、跨境人才和客户群培育,提高了培训笼盖面。二是培训渠道的多样性。概括利用院校基地、网络培训、挪动学习、模拟银行等平台,全媒体立体化地培植人才。三是培训机制的实效性。面向经管类、职业类、贩卖类、运转类、客服类五大类工作人员群体,构建环节岗位学习地图、岗位资格认证机制和配套培训产品,成为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履职适岗和成长成才的重要引擎。四是培训技巧的创新性。推行“面授+实际+案例+测评”混合模式,采取“学分化、伶俐化、个性化、社交化”经管机制,实现对业务开展的精准滴灌,对未来人才的高效培植。
《金融时报》记者:工行是国有大行,也是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工银大学构建了怎样的培训渠道,以更好地支撑国际化概括化的经营开展结构?
杨国中:近年来,工行连接推进国际化概括化开展计谋,积极融入国度高程度对外开放新格局。工银大学也与时俱进地建立起与国际化计谋相衔接、与全球化结构相匹配的集团一体化培训框架,要紧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同步开展:
开始,工银大学领有辐射天下的实体培训基地。总行层面有三所直属培训机构,其中,长春、杭州金融研修学院要紧承接总行各类重点培训测验和研发任务,香港培训中心负担“国际人才培植、新兴业务和表里联动培训”等机能。分行层面有30余家省行金融培训学校,负责辖内培训兼职。近年来,我们对工银大学院校结构进行了两全规划,一是对院校基础设施、职业能力等开展概括评估,实施分类建设经管,打造职业规范、功效互补的院校梯队;二是汇聚职业师资、业务骨干和优质资源,组建了老板力、绩效改进等11家院校“教研室”,缠绕业务创新和工作人员成长开展常态化培训同盟,提升对经开业务开展的职业支撑功用。
其次,工银大学搭建了高效便捷的线上培训平台。工行在网络培训平台进行了长期有益的探索,2002年就领先同业开通远程教诲系统,2006年建成有学习培训、答疑互动、教学经管等功效的网络大学,助力大范围顺应性培训的实施。近年来,伴随现代消息技术迅猛开展和工作人员日益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需求,我们依靠集团金融科技上风,积极推进平台功效建设和资源整合,构建了汇集网络学习、测验测评、培训经管、常识共享、数字教材等功效的在线学习平台,实现了与行内多个业务系统的消息交互,通过“PC+手机”双终端为工作人员提供“训学考评用存”一体化的在线学习服务,激动了集团常识经验的转化和传承。目前,该平台已笼盖工行境表里全部分支机构和基层开业网点,40余万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不断探索服务业务、服务社会新模式
《金融时报》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人才培植模式和手法均产生了深入厘革,工行是怎样有效开展分外时期教诲培训兼职的?
杨国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工银大学深入贯彻党中间和行党委部署安排,及时响应、快速应对,强化宣导聚合力,创新模式助开展,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是聚力打好疫情阻击战。坚持表面武装为先导,汇编《“疫情防控”专题系列学习材料》,引导全员把党中间要求落细落实;同时,迅速停息各类培训测验等聚集性举止,全行院校建立应急预案并关闭经管,湖北赤壁分校积极合营处所政府设置了密集隔离调查点。二是“聚爱”服务全民防疫教诲。依靠线上平台开设“防疫微课堂”,推送分专题、系列化的学习资源,提高工作人员防护认识和能力;构造编发科普课件、制作宣传海报、建立宣讲团队,推进防疫教诲向基层、向社会延伸;面向儿童、客户等群体推出多版本“工小文”防疫系列绘本动画、举行“生理抚慰、典范直播间”等课程,助力全民同心科学防疫。其中,《献给孩子的绘本》在“3·15”时代被国民银行公众号等转载,受多方好评。三是聚能做强线上培训服务。采取网络培训、直播课堂等多种方法,确保了分外时期“停课不停学、防疫经营两不误”。并缠绕经营开展需求,制作公布防疫时代“网点安全开业提示30条”“普惠产品e学堂”等应急业务课件近2000门,开展了“危机经管、客户保护”等网络培训1123期、培训93万人次;创新常识测试、积分排行等学习方法,为工作人员营建了乐学赋能的好空气,积极助力提升全行金融服务程度。
与此同时,结合工行全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春润行动”,合营工信部举行“企业微课”(普惠金融业务)线上课程,对接澳门高校开展“澳门青年金融人才”直播培训,应企业客户需求开设了“金融文明讲坛”“惠农扶贫”等公益直播。这些都是工银大学在疫情时代服务业务、服务社会方面的有益探索。
深入推进产教配备型企业建设
《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国度积极推进产教配备型企业建设。作为中管金融企业,工行当前和下一阶段在对内搭建学习型构造、助力人才兴行兴业的同时,怎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推行社会义务?
杨国中:近年来,工银大学主动对接国度政策和民生需求,实施了“民营企业高管金融培训”“融智小微”“私人银行青年首脑决策”“机构金融业务联动培训”等重点项目,采取相伴学习、公益直播等融智送智方法与政商企学等客户群体开展了多场景同盟,有效助力了业务拓展、客户关系提升和集团品牌塑造。同时,我们积极落实国度产教配备政策,以银校同盟共建、金融赋能社会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产教配备型企业建设。昨年11月,工行携手澳门4家高校建立了“工银大学—澳门青年金融人才培训学院”,旨在探索打造大湾区银政企社共建、产学研用一体的社会化培训平台。通过上述举措,工银大学在逐步探索怎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纾解社会开展难点、痛点提供工行伶俐和工行方案。
下一步,工银大学将缠绕国度区域开展计谋,探索打造京津冀未来学院、长三角科创学院等区域学院;聚焦金融开展环节平台,建设普惠金融、风险经管等职业学院;着眼服务社会,设立面向大、中、小门生的新星学院、星火学堂等特色学院;依靠全球化经营上风,探索在欧美等重点区域建立实训基地,与境表里出名院校宽泛开展培训科研、社会服务、文明交流等多平台同盟,全面提升对集团开展的助推力、对国度计谋的支撑力,汇聚孵化引领工行未来开展的焦点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