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物联网平台现全面招商,热烈欢迎!028-68098009
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趋势
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2020庚子年,是否可以定义为教育年?
 [打印]添加时间:2021-01-07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09
 现在是六月,2020庚子年虽然才过去了一半,但如果我说,把2020年定义为教育年,应该会有不少人同意吧。
 
美丽女教师
 
从深圳美女校长胡红梅涉嫌学术不端、湖北大学教授梁艳萍公然媚日辱华、宿迁小学老师组织学生应援明星、广州小学老师刘妍被家长谎言举报,到常州河滨小学袁老师因作文事件导致女生坠楼……这些都是这半年来发生在教育界的,未能“传递正能量”的事件。
 
还有疫情期间,众人还在被网课折磨得焦头烂额时,因为一封辞职信而爆红的深圳名师,“生命语文”创始人——熊芳芳。
 
因为她们,在疫情下辛勤耕耘的广大教师,很不情愿地一次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风口浪尖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全社会都来关注教育,本是值得开心、老怀甚慰的好事儿。然而如今好像是被一个个探照灯,哦不,应该是X光机从头到脚来回地扫描着。
 
老师的“血液”是不是都是鲜红的?内心有没有任何“杂质”?老师应当如何如何,似乎老师们的师德素养都出了问题,一个个都需要“回炉再造”。难怪有老师发出肺腑之言:“我们就是普通人,老师就是个职业,不要道德绑架我们。”
 
道德绑架?
 
是否是“道德绑架”?见仁见智。我想说的是:教育既然是一个行业,那就不可避免地,有人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也有人会把它作为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事业也罢,职业也好,两者之间并非黑白对立的关系,两者的教育目标指向甚至具有着一致性。对社会而言,教师是一种职业;对教师个人而言,它既是职业,也是事业。
 
刚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时,可能把教育纯粹当职业,也有可能对工作不感兴趣,朝三暮四,想着“跳槽”(当初的我就是如此,而且真的做了“逃兵”),这是职业型教师的表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不少人“日久生情”,慢慢地热爱上了教育工作,继而成长为事业型教师。
 
辛勤园丁
 
职业型教师,把教育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靠工作换取薪水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物质生活所需,这本就无可厚非,也是事业的基础。记得曾看过一篇网文,说“没有物质的理想,那是瞎哼哼。”深有同感。物质的满足,是职业型教师和事业型教师都应该有的希望和追求。
 
也只有没有了后顾之忧,教师才能没有任何杂念,对教育职业产生热爱、敬重,做好职业规划,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只有当教师愿意为之奉献和奋斗时,教育才是教师的职业和事业。
 
人到中年的我,应该算是没有了后顾之忧者,所以又回来了。不敢说完全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来做。但至少是热爱的。
 
学校教育
 
其实,不管是职业型教师还是事业型教师,两者的教育行为大致相同。视教师为职业者,其工作效率未必就逊色于事业型教师,所以,对于被推上风口浪尖,才会有诸多的不甘。
 
要说不同,大概就是快乐指数不同。如果把报酬当作从事教育的唯一目的,自然工作中就会斤斤计较、满腹牢骚,感受不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当然不必讳言,也有些职业型教师存在超越道德底线和法律法规的过度行为。有偿补课、收受红包、体罚……他们把职业的功利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却未能创造社会价值,甚至有损于社会价值。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社会的日趋功利化早已渗透进教育领域。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家长,甚至学生,其影响都不可小觑。网络资讯的高度发达,一些无可避免的小矛盾、小冲突常常会被无限放大。
 
只希望:教师有为人师表的自觉,社会还教育本来面目。作为教师,唯有坚守本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