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论坛聚力推进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时代性探讨,既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教育学部成立10周年的隆重庆祝,也是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发展中专注探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者致敬,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教育发展的深刻谋划。
论坛上半段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晨教授主持。首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致欢迎辞。他指出本次论坛既是对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根本需要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发展重大主题的回顾与提醒,希望中外教育学者借此论坛深入探讨,取得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理论创新,进而为中外教育实践发挥积极指导作用。
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致欢迎辞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致欢迎辞
顾明远教授进行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的主旨发言。顾明远教授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教育的深刻影响: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直接指导着中国教育。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不断发展创新,指导着新时期中国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顾明远教授主旨演讲顾明远教授主旨演讲
MichaelW.Apple教授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与矛盾性”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现象并付诸变革行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鉴于当前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转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些传统中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张力。他认为应该追问教育体系中官方知识是谁的知识,这种知识与教学的关系,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挑战社会与教育中的不公正,并且创造更加公平的课程和教学。
MichaelW.Apple教授主旨演讲MichaelW.Apple教授主旨演讲
本次论坛下半段为对话讨论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卢乃桂主持。MichaelApple教授、MichaelPeters教授、郑新蓉教授、阎光才教授就“教育全球化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和相关性”、“中西方对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的阐释的共性与差异”、“马克思关于正义、自由与异化的立场及其对课程、教学和学习改革的意义”等问题发表了意见并进行深度讨论。来自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的余清臣教授和课程与教学研究院的阚维副教授以及更多现场嘉宾在回应与提问环节加入探讨,分享各自的见解与认识。最后,论坛主持人卢乃桂教授做讨论总结,指出应当关注教育中的被压迫群体,对社会与教育中的不平等秉持批判态度,确保终身学习的机会以实现人的自由与社会正义。